2012年太平洋企業論壇簡訊MEMO

*

亞洲新興市場的優勢

1.天然資源豐富

礦業:稀土、鎢、鈦、錫、煤

農林漁牧業:橡膠、稻米、棕櫚油

 

2.人口大國:中國(13億)、印度(12億)、印尼(2.5億)

   中產階級崛起,提升各國的消費實力

 

*

金磚四國之一的印度面臨的障礙:

1. 經濟增速放緩

2. 通貨膨脹率持續上升、貿易逆差擴大

3. 能源仰賴對外進口,但石油產品價格有政府補貼,不斷增加政府赤字

4. 水資源短缺、基礎建設尚在起步

5. 對外資的歧視性規範仍多,減少FDI的誘因


 

日本南進政策

1880年代~1910年代前半: 日本人向外移民,強調和平、經濟性。

1910年代後半~1930年代前半: 日本於WWI中漁翁得利,不僅佔領了德屬南洋群島,海運收入、工業產品輸出激增,因此轉變成債權國。

1930年代後半~1940年代前半: 日本五相會議(1936)、大東亞共榮圈(1940)、南進政策

*

南進政策的經濟目的:推銷工業產品到東南亞,並掌握當地的天然資源。

農業台灣,工業日本 → 農業南洋,工業台灣,重工業日本

1936年治台政策:"皇民化、工業化、南進基地化"

工業台灣:日本的財閥+台灣的電力設備+東南亞的礦石資源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文明 的頭像
    文明

    小宇宙的小世界

    文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